【头条】刘卫兵公开发表署名文章:全力推进桑植县“三地”建设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16
刘卫兵
“三地”建设是实现桑植县同步小康的关键。桑植县将围绕打造张家界西线旅游发展新高地、生态健康产品生产新基地、老区群众小康生活新福地,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
打造张家界西线旅游发展新高地
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引擎来抓,主动承接张家界旅游的辐射带动。
差异定位,巧打旅游三张牌。与张家界核心景区错位发展,走出一条红色旅游搭台、生态旅游衬托、民族文化唱戏的路子。依托贺龙故里、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等红色旅游资源,开发红色旅游产品,延伸产业链,形成“元帅故里、长征起点”红色文化旅游品牌。加快推进八大公山国家山地度假公园、溇水风景名胜区水上和户外运动项目建设,形成“原态养生、山地度假”生态文化旅游品牌。加强桑植民歌的传承、保护和推广,深入挖掘土家族、白族文化内涵,继续举办桑植民歌节,让游客体验别有风情的民俗文化,形成“民歌之乡、快乐桑植”民俗文化旅游品牌。
科学谋划,下好全域一盘棋。突出核心景区、旅游特色乡镇、乡村旅游点、旅游商品特色村四个层次,通过委托经营、合作开发、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,重点开发九天峰恋、洪家关、八大公山和溇水4大核心景区;重点打造洪家关、利福塔、刘家坪、五道水、芙蓉桥等5个风情文化旅游名镇;重点培育5~10个基础良好、潜力巨大、优势明显的乡村旅游点;重点筛选10个左右具有传统手工艺品制作、地理标志性农产品旅游商品特色村,形成“核心景区带动、乡村旅游补充”的全域旅游布局。
务实推进,打好发展组合拳。提炼“记得住、叫得响”的旅游主题口号,提升整体旅游形象。打通瑞中、人武、天汨三条连接张家界核心景区的旅游通道,加强重点景区之间路网融合,提升旅游“可进入性”。加快景区景点开发,包装推介连接核心景区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路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,打造一台展现桑植独特魅力的好戏,推动民歌大众化、产业化。拓宽投融资渠道,成立旅游投资公司,将资金集中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。建立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逐年递增机制,通过以奖代投等方式,调动乡镇发展旅游的积极性,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旅游项目。
打造张家界生态健康产品生产新基地
紧紧依托张家界旅游市场,围绕生态健康主题,做大做强与之紧密关联的现代农业、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,不断壮大发展内生动力。
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。着力解决三“不”问题,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。着力解决“规模不大”的问题。按照“稳步发展烟叶和药材、重点突出蔬菜和大鲵、培育壮大白茶和蜂蜜”的要求,重点支持8~10个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突出的特色板块经济。着力解决“流转不畅”的问题。创新流转机制,成立土地租赁公司,探索“土地流转+招商引资”的模式,促进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、龙头企业、合作组织适度规模集中。着力解决“品牌不响”的问题。立足生态健康品质,树立有机产品形象,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化操作规程。加快品牌整合,注册桑植大鲵、桑植野蜂蜜、桑植白茶等地理商标,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。
大力发展新型工业。突出发展重点,立足旅游市场需求、立足资源转化增值、立足生态环保要求,大力发展绿色食品、生物医药、旅游特色工艺品、新能源产业,推进初级产品的转化利用,逐步形成2~3个亿元产业集群。做大做强园区。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,加快标准厂房、生活配套设施建设;完善园区发展体制、财政分成体制和融资体制;加快园区土地收储和前期平整步伐,降低企业入园成本,努力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基地。加强产品研发。通过市场办法,推动经投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,先期研发适应我县资源特点的产品并申请专利再对外招商,加快资源就地转化。严格环保标准。逐步降低矿业企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,逐步降低矿业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比重;加快风能、水能开发项目建设的进度,注重新型建材行业结构优化。
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以火车站高铁新区建设为依托,规划建设物流园区;积极发展中转、仓储、冷链配送等,鼓励物流企业扩大规模;加快乡镇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,解决乡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借助电商平台和现代物流,以绿色安全的产品抢占市场、打响品牌。突出发展特色商业街区,积极引进大型商业企业,形成多个商业中心;适度发展融购物、休闲、娱乐、餐饮、健身为一体的新型业态。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,引进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域内落户。稳步发展房地产业,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,以商业地产、旅游地产助推城镇发展,集聚人气。
打造老区群众小康生活新福地
幸福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围绕小康指标,突出城乡统筹、社会事业、民主法制、生态文明建设,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。
让人民群众更有地域归属感。瞄准山水人文旅游城市、特色乡镇、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,注重品位,体现特色,建管并重,努力将桑植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。
把完善功能作为城市建设主要任务。坚持规划引领,进一步完善酉水(澧水)风光产业带、东部(新城区)宜居新城、中部(老城区)历史老城、西部(产业园区)产业新城的“一带三区”空间布局,增强承载能力。围绕“五路一带两中心”,加快城市路网、停车场、规划馆、博物馆、民歌剧院等公共设施建设;配套高星级酒店、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,加快向旅游城市转型。
把提升城市品质放在首要位置。统筹规划城区绿化景观系统、停车系统和游步道慢行系统,重点加快酉水(澧水)风光产业带建设,使其成为一条风景宜人的居民休闲带、产业发展聚集带。坚持高品质打造住宅地产,按照“片区组团”理念,完善文化、教育、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,使更多的人愿意购房置业,留住更多消费。
把塑造个性作为旅游城市建设有力抓手。编制完成城市风貌规划,确定城市主色调和建筑风格。以更大力度推进“三化三改”,争创省级文明县城。在重要城市节点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,加大棚户区改造,让东正街等具有桑植印记、历史人文的老街还原历史风貌。
把特色镇村建设作为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载体。坚持产业集聚与城镇改造并举,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。实行差别化优惠政策,加快中心镇水、电、路、商贸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,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。支持民间资本对城镇进行集中连片综合开发。将建设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,立足资源禀赋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,着力建设美丽乡村。
让人民群众更有生活幸福感。优化学校布局,切实解决“大班额”问题;加快“三通两平台建设”,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;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在“1+4”城镇圈集中办学;率先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高中教育学杂费。推进“三医联动”,实行分级诊疗;健全建档立卡贫困户三次报销、一次救济、一次补助的“311”立体救助体系,力争满足90%以上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。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,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让广大群众人人有岗位、有事干、有产业、有收入。顺应老龄化社会需求,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养老院等服务机构,使更多的老人安享晚年。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定期举办“欢乐潇湘·民歌桑植”等群众性文化活动,努力提升软实力。
让人民群众更有社会公平感。以法治桑植建设为抓手,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、维护稳定;加强“七五”普法工作,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的价值导向。加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,精简、下放更多审批事项,变“群众跑腿”为“信息跑路”,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。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,将“三调联动”职能与群众工作站(室)结合,及时快捷处理各类信访诉求。改进司法工作作风,通过热情服务,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;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。加强基层民主治理,大力推行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强化民主决策,实现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。
让人民群众更有环境舒适感。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为核心,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,筑牢澧水上游生态屏障。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,逐步减少木材砍伐指标,提高森林覆盖率。继续开展“6+1”城乡环境整治行动,构建县城至利福塔、洪家关、刘家坪三条绿色长廊。完善生态补偿机制,让老百姓在生态保护中受益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强化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,坚决不上污染项目、坚决不批污染企业、坚决不碰生态底线,用制度保证蓝天常在、绿水长流、永续发展。